生命是一次美好的旅程,或為人師,或為人母,不同的角色,同樣的責任心,她們為自己負責,為學生負責,為孩子負責,堅持不懈的步伐,如同一棵不會停止生長的樹,每時每刻都張開雙臂,迎接每一段旅程,每種角色帶來的感悟,不斷地擁抱自己的成長!

襄陽市三十八中幸福校園讀書體會系列報道:

王健玲:改變,源于認知和堅定
隨著看的內容的漸漸變多,我也在不斷地對照自己、審視自己。卻發現自己是一個僵固式思維模式很嚴重的人,感覺自己迫切的需要改變。
第七章《家長 教師與教練》這一章我覺得方法性的東西比較多
一、要會表揚孩子(注重過程的表揚)
(1)不要表揚他的智力。因為這會使他們認為如果成功只是意味著他們很聰明,那么失敗便表明他們很愚笨。
(2)不能表揚孩子“做得快”或“全對了”。因為這樣會影響他們的認知,使他認為只有速度快或者全部正確才是好的,進而回避更具挑戰性、可能無法迅速完成、全部正確的任務。
(3)最好教會孩子學會熱愛挑戰,從錯誤中汲取教訓,享受努力的過程,并不斷學習。
二、要會批評孩子(建設性的批評,能幫助孩子懂得如何糾正錯誤)
(1)在批評孩子是不要用評價的語言,避免對他的智商或性格做出評判,而教學指導才是正確的途徑。
(2)當孩子失敗時,要給他誠實而有建設意義的反饋。告訴孩子如果只是為了樂趣,不必在意名次;如果想贏得比賽,就要更加努力。
三、要會傳遞信息(你是在不斷的成長,而我非常看好你所取得的進步)
(1)父母對孩子傳遞的信息不僅是我時刻都在衡量評價你,更準確的說是我在盯著你,只有你成功了——依照我的條件標準,我才愛你。
四、要會給孩子設立目標
當父母為孩子設立了一個僵固思維的理想目標(比如考入哈佛),他們其實是在逼迫孩子把自己裝進聰明有才的模子,否則他們就會認為自己沒有價值。孩子的個性無法得到施展,結果使孩子變得叛逆和不求上進。
五、不要降低對孩子的要求
優秀的教師相信智力和學習方法都是可以培養的,不會通過降低標準的方式來增強學生自尊。他們會設置高標準并提供幫助使學生完成目標。
第八章 改變思維模式
截止到本章,書是讀完了,但是我覺得要努力改變還需要很長時間。對于這本書在我需要的時候我可能會再拿出來讀,但是不管怎樣我覺得我應該不要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,鼓起勇氣用切實的行動去改變。另外,有了前面閱讀的積累和方法的指導我也很有信心。轉變思維模式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、努力,以及同伴彼此之間的支持,我也希望大家能支持我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