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月7日,應中坪村黨支部和書記黃立杰邀請,中大方略中坪葛業項目調研組一行8人,在趙樂城董事長親自帶領下,來到保康縣馬橋鎮中坪村,對中坪葛業項目進行診斷的前期首輪調研。
中大方略關心新農村建設,支持中坪發展可持續產業,將策劃活動的觸角伸向深山的舉動,引起了媒體的關注,以下是3月9日《襄樊晚報》刊登的記者采訪文章和評論----
商業策劃進山村
保康縣馬橋鎮中坪村借助“外腦”發展集體經濟
本報訊【記者馮富嶺】3月7日,在荊山深處的保康縣馬橋鎮中坪村,從襄樊市區趕來的中大方略的8名員工正在緊張地調研,準備對該村的葛產業發展進行診斷。
近年來,中坪村通過興修水電站、開采磷礦石等,使當地農民迅速致富。但是,年近六旬的中坪村黨支部書記黃立杰敏銳地意識到,中坪村的發展主要依靠開采磷礦石,礦產資源枯竭后集體經濟怎么辦?農民的收入從哪里來?
兩年前,中坪村就開始限制磷礦石開采,把目光盯上了當地可再生的葛根資源。在開發和引導農民種植葛根的同時,中坪村去年投資500萬元建廠,將葛根加工成葛粉。葛粉生產出來了,但金融危機沖擊,外銷受到影響,產品開始積壓。如何把葛粉迅速推向市場成了中坪村遇到的一大難題。
中坪村的市場策劃和產品營銷水平有限,為何不借助“外腦”呢?黃立杰不但把眼光盯向了山外的產品市場,而且盯向了智力市場。經過多方聯系,黃立杰主動聘請中大方略為中坪村集體經濟“會診”!
參與調研的中大方略董事長趙樂城對記者說,中坪村首先意識到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,出資聘請我們這樣一個商業策劃機構提供咨詢,這是很超前的動作!中大方略將通過3個月的調研,首先摸清葛粉的現有市場在哪里;其次,拿出市場開發方案;第三,為了適應人們生活節奏的變化,想辦法把這種沖調后方可食用的食品,變為可口的即食食品,把葛粉通過加工轉化賣出好價錢。
趙樂城說,他們想通過策劃,完善這里村辦企業的經濟治理結構,使之能夠更好地抵御市場風險。
黃立杰表示,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僅僅是基礎設施建設,從根本上講,還是一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機制的建設。為此,中坪村不惜投入重金,借助中大方略對該村經濟的長遠發展進行規劃。
本報評論
變中求活
【評論員馮富嶺】變注重按行政手段推動村級經濟社會發展,為主要依據商業策劃和市場規則進行相關決策,中坪村在嚴酷的市場形勢前實現著這種根本性的轉變。
這種轉變是被逼出來的,也是他們想出來的。在嚴峻的經濟形勢面前,許多企業都有被逼的感覺。面對被逼上絕路的困境。不同的態度、不同的思路決定了企業的興衰成敗。中坪村沒有被面臨的困難所嚇倒,而是借助“外腦”幫自己出謀劃策,積極應對。
市場是無情的。在金融危機形勢下,市場通常用生死來迫使企業進行轉變。在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,企業只有順應市場要求、依據科學、按照國家產業政策來變通,才能實現企業的突圍。
借助“外腦”策劃,是中坪村謀定而后動的舉措。